苦读寒窗的典故(寒窗苦读这个成语出处、就是指哪位历史人物的故事)

时间:2023-08-25 09:39:44来源:

苦读寒窗的典故?

回答如下:

“苦读寒窗”是一个古老的典故,源于中国古代。

它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在寒冷的冬天里,孜孜不倦地学习,不畏严寒,不惧艰苦,勇往直前,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这个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有一个叫做王莽的人,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年轻人,但他的家境贫困,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为了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他选择了苦读寒窗,日夜苦学,不断努力。

最终,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学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此,“苦读寒窗”成为了一个代表困难与艰苦卓绝的成长之路的典故,许多后来的人都借鉴这个典故,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成为了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

寒窗苦读这个成语出处、就是指哪位历史人物的故事?

古典:

1.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的: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以“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来激励读书人追求做大官、发大财。

“十年寒窗”意指要通过艰辛的努力,十年并非实数。

2.刘祁《归潜志》卷七:

“故当时有云:

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寒窗苦读多少年?

十年寒窗无人问,古人读书没有实际多少年,六七岁启蒙学,然后读读读,老师觉得你行了那就去考,考不好再回去学。

像张居正那么牛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了举人,23岁中进士,也是用了18年。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