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7:45:33来源:
商鞅的老师是魏国的丞相公叔痤,在公叔痤帐下商鞅是一位中庶子的之位跟随老师学习,在老师公叔痤死后,在魏国不受重用的商鞅就选择了离开,最终在兜兜转转后前往了秦国,于是就拉开了秦国著名的“商鞅变法”,让秦国实力大增,商鞅也得以名垂青史。
理由很简单,庞涓重武善兵,而公叔座重谋善管,与卫鞅属于同一类型的人才。
也就是说,公叔座与卫鞅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替代的利害关系,而且是不可调和的,两者只能留下一个。
而庞涓作为一个武将,需要一个文臣与之配合,卫鞅与之可以成为合作伙伴。
综上所述,卫鞅才会告诉庞涓自己的老师,而对公叔座隐瞒。
卫鞅的师傅是田文。
因为历史记载,田文是一位受到卫国君主信任的智囊,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过卓越的表现,然后田文将自己的才能传授给了卫鞅,卫鞅才得以在卫国政治中脱颖而出。
两个地方:
1.电视剧第七集老公叔痤问及商鞅的老师商君回答说他先后拜过两位老师但不想借老师的声望立世不想透露老师的名字
2.有一集就是商鞅夺回河西之后秦孝公问过商鞅这个问题而商鞅当时的回答是老师不让透露你可以去看看电视剧至
商鞅的老师史书上没有记载。
但是公叔痤和尸子的可能性比较大。
不可能是鬼谷子。
鬼谷子最出名的学生只有孙膑和庞涓、苏秦和张仪。
如果商鞅是鬼谷子的学生,不会没有记载。
商鞅信奉的是西河学派。
而公叔痤正是西河学派的杰出代表。
且商鞅年轻时期就拜在公叔痤门下做门客,且很受公叔痤欣赏,并在魏王面前大力举荐。
因此,很有可能是公叔痤的学生。
尸子,战国时思想家,魏国人,一说鲁国人。
明于刑名之术,被称为“尸子”。
刘向曾说:
“今按《尸子》书,晋人也,名佼,秦相卫鞅客也。
卫鞅商君谋事画计,立法理民,未尝不与佼规之也。
商君被刑,佼恐并诛,乃亡逃入蜀。
自为造此二十篇书,又六万余言。
卒,因葬蜀。
”这里边提到尸子曾经做商鞅的门客,并且在商鞅执掌秦国的时候为他出谋划策。
因此,很可能也是商鞅的老师。
《三国志》中没有明白地说过诸葛亮的老师是谁,但从种种迹像来推,还是不难知道的。
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荆州,交游甚广,和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孟公威、石广元乃至岳父黄承彦等经常交流,这些人不能说是诸葛亮的老师,也在师友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是肯定的。
但如果要说真正的师承,却还要推得更远一些。
诸葛亮是琅琊人,琅琊过去是齐国的地方。
诸葛亮青年时自比管乐,又好为《梁父吟》。
管仲是齐国的贤相,乐毅是占领过齐国大部分土地的名将,《梁父吟》虽然模糊,但现存的一首讲得正是齐国名相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从这些迹像看,诸葛亮的齐国情结是很浓厚的。
齐国的首任国君是姜太公,传说中太公和周文王周武王的关系,也是一个君臣典范,孔明的出山,正巧和姜太公相似,不过也就是凑巧罢了。
姜太公帮文王武王出谋划策和领兵打仗就不用说了,封到齐国以后,也是很有作为: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
管仲帮助齐桓公称霸天下,其办法,首先是要自己专政,然后是修内政,对外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而齐桓公则闲在宫里寻欢作乐。
乐毅为燕伐齐,提出的办法是自己挂帅,纠合五国兵力,联合起来伐齐。
晏婴在齐国执政,也有很多贡献,而且有外交上的才能,能说会道。
这四个人的故事为人们熟知,不心细讲,而且太公、管仲、晏婴都有著作传世。
太公的兵法不知是真的是假的,而《管子》和《晏子春秋》算是比较可信而又详尽的著作,乐毅不知有没有书,但文章传世是真的。
孔明生活的时代,读到这些著作应该不难,而且司马迁的《史记》里都有这些人的传记。
孔明自比管乐,好为《梁父吟》,则可以肯定熟读了这些著作,并且心向往之。
从孔明的行为看,也很像这几个人。
《隆中对》有似太公对文王,游说孙权有似晏子使楚,内修蜀政则似太公管晏,东和孙权联兵伐魏则有似乐毅。
所以说这几个人是孔明的老师,应该没有问题。
但孔明还另有家学,可以解释他的执法用刑。
孔明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汉书》中有诸葛丰传,是一位类似于包公的人物,执法很严,为抓一个犯法的宠臣竟敢追到宫里去,最后竟以此丢官。
诸葛丰也是孔明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