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6 07:02:43来源:
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
管仲说:
“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
”
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
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
隰朋说:
“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
”
果然挖到了水。
象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可是今天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也不愿向别人学习,不是错得很厉害吗?(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说: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
于是就纵老马于军前,任其所至,随而从之,竟得道而归。
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
”
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
凭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在的人现在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管仲在担任国相三个月时,在国君面前一次性推荐了五个人才。
第一位就是隰朋,管仲觉得这小子知书达理,深知外交礼仪,说话张弛有度,适合进行外交工作,所以,举荐他担任“大行”。
第二位是宁戚,管仲觉得此人是个经营好手,所以举荐他担任“大司田”,称这样能让国家的粮食产量有所增长,且能增添人口。
第三位是王子城父,管仲觉得他是个将才,能在平原之上将将士调度得有条不紊,所以,他能堪当大任,由他来当“大司马”再合适不过。
第四位是宾胥无,管仲觉得他是个司法好手,此人秉公执法从不徇私,所以,让他来做“大司理”非常妥帖。
最后一个,就是鲍叔牙。
此人与管仲之间的恩恩怨怨我们再熟悉不过了,管仲觉得这位老朋友脾气秉性非常直,是当朝为数不多能说真话的人,所以,推荐他来担任“大谏”,也就是言官。
区别:
鲍叔牙太耿直。
管仲对齐桓公不止一次地说过,鲍叔牙这家伙一生清清白白,刚正不阿,在他眼中那些秉性不佳的人根本不值得为伍,鲍叔目所能及全都是别人的过错。
这样的人,眼睛里揉不得沙子,虽然,他适合担任言官,但却不适合担任国相,因为,他根本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
相比之下,隰朋是个更好的人选。
因为,隰朋擅长效仿古人,又喜欢请教比他能力更强的人,对那些能力、品德不如自己的人也会抱着一颗怜悯之心。
况且,隰朋比鲍叔牙更加聪明。
他明白自己的职责,不会越界处理一些职权之外的事。
故此,管仲觉得,整个齐国唯一能继承自己衣钵的只有隰朋,而不是鲍叔牙。
这些情节,在《春秋》之中已经记载得非常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