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05:40:25来源:
谒古汉语意思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谒”字头,请参考“謁”字。
)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於歇切,堰入声。
《说文》白也。
《尔雅·释诂》告也,请也。
《左传·隐十一年》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
《注》谒,告也。
《礼·曲礼》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谒矣,幼曰未能典谒也。
《注》谒,请也。
典谒者,主賔客告请之事。
又《增韵》访也,请见也。
《後汉·卓茂传》茂诣河阳,谒见光武。
又《释名》谒,诣也,诣告也。
书其姓名於上,以告所至诣者也。
《正字通》刺名也。
古之门状,今之拜帖。
《史记·高祖纪》高祖乃绐为谒曰:
贺钱万。
实不持一钱。
《注》谒,谓以札书姓名,若今之通刺。
又谒舍,今之客舍也。
《前汉·食货志》里区谒舍。
又官名。
《前汉·百官公卿表》谒者,掌賔赞受事。
《应劭注》谒,请也,白也,仆主也。
《三辅黄图》内谒者,署在未央宫,属少府。
又星名。
《宋史·天文志》谒者一星在左执法东北,主賔客,辨疑惑。
又山名。
《山海经》谒戾之山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
《注》山今在上党郡涅县。
又姓。
《後汉·方术传》汝南太守谒焕。
又《集韵》《类篇》乙列切,音䋵。
亦白也。
李舟说。
又《正韵》於盖切,音爱。
与䨠同。
隂晦也。
引韩愈秋雨联句:
牖变景明谒。
一本作蔼,义同。
又《扬雄·百官箴》殷以顚,秦以酷败。
狱臣司理,敢告执谒。
谒叶败。
又《史记·孔子世家》去鲁歌云:
彼妇之谒,可以死败。
按此歌六句三韵,谒本音爱,与败叶。
《字汇》谒攺音意,败叶音佩,误。
《正字通》俗作谒,非。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谒”字头,请参考“谒”字:
)
白也。
从言曷声。
于歇切
说文解字注
白也。
广韵曰。
白、告也。
按谒者、若后人书刺自言爵里姓名并列所白事。
从言。
曷声。
于歇切。
十五部。
表示拜见、说明、请求,也指掌管晋见的近待、名帖等。
不是
谒是个单音字,只有一种读音,就是读ye(去声),与叶字同音,其部首是“讠”,共有11笔画,其释义有两个,一个是禀告、陈述,另一个进见、拜见。
偈在汉语中是指斗士和勇者勇武行动急促跑得快。
而在佛教中则是指颂指像诗的有韵文体表现为四句为一偈,即为佛教中的唱颂词,而谒则是指进见或者到陵墓致敬,谒主要是具有拜见的意思主要指去拜见一个值得自巳尊重的人或者有地位富有且具有一定品质高尚的人。
在文言文中谒的意思:
告诉。
《战国策·秦策一》:“臣请谒其故。
”译为请求。
《荆轲刺秦王》:“臣愿得谒之。
”译为拜见。
《伤仲永》:“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译为名贴。
遏和谒读音不同:
遏读[è];谒读[yè]
遏和谒的释义不同。
遏:
动词,有阻止、断绝的意思。
1、阻止,禁止。
2、断绝。
3、阻击;抵御。
4、伤害。
5、遮拦;遮蔽。
谒,一般常用的意思是拜见。
另指说明,陈述,告发。
还指名帖。
1、说明,陈述,告发。
2、拜见。
3、请求。
4、名帖:
"使者惧而失~,跪拾~"。
5、掌管晋见的近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