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关于吃的礼仪 饮食文化
时间:2021-12-22 23:58:51来源:
在中国,吃饭并不是简单的填饱肚子,从孔子“十不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 失饪,不食。 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语,寝不言。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就可以看出满满的仪式感,现代人因为疏离传统太久,吃饭就是吃饭,已然忘却了太多的仪式和敬畏。古人所谓吃饭,并非为了吃饱,食勿求饱,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自我的仪式,粗茶淡饭,不吃饱也就算了,倘若是山珍海味,吃撑了都有可能,所以古人就特别强调吃饭时的自我约束。孔子说:“无终食之间违仁。”就是在吃饭的时候,更要保持一颗仁爱之心,要懂得感恩。
记得小时候,出门做客,大人一再叮嘱:吃饭时每夹一次菜,就要放下筷子,不要筷子不离手,吃到半饱时,就不要吃了,此时主人会热情劝食,盛情难却,就再吃几口。吃馒头时,一定要掰开,不能拿着一整个馒头啃。过去一直以为这是虚伪,后来才懂得其中的仪式感和敬畏心。几乎每一个节日,都有特别意义的吃,吃成了一种文化传达,过年吃饺子,交于子时,乃新旧交替的仪式,出门吃饺子(滚蛋饺子),是一种分别的仪式;寒食节要吃冷食,为了纪念一个人而不生烟火,吃冷食以表达恭敬心;节日的吃饭非常丰盛,但在开吃前要先敬祀先祖和神灵,吃饭不再那么简单,它被赋予文化的内涵,生命也就庄严肃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