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8:11:44来源:
春秋时期,孔子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
某天,他们来到周王朝的故都,在参观周王祭先祖的太庙时,看到台阶右侧立有一个铜铸人。
奇怪的是,这尊铜像的嘴上被贴了三张封条,背面刻有一行字:
“古之慎言人也”,意即:
这是古代一位出言谨慎之人。
大概这给了孔子极大的启发和震动,他在后来教诲学生时,总是不忘强调“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后来人们便以“三缄其口”或“缄默不语”来比喻“慎言”了。
三缄其口和缄口不言意思差不多,都是形容说话极其谨慎、不轻易开口。
【示例】:
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
【近义词】:
缄口不言、守口如瓶、默不作声、讳莫如深
【反义词】:
口若悬河、夸夸其谈
【语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三缄其口,缄口不言的意思你懂了吧。
三缄其口(拼音:
sānjiānqíkǒu)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刘向《说苑·敬慎》。
三缄其口(缄:
封)指在嘴上贴了三张封条。
形容说话谨慎,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动宾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语出《说苑·敬慎》)。
出处
《太公金匮》:
“武王问:
‘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
‘黄帝云:
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
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
例句
为了保守国家机密,在各种不宜场合,我们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