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22:39:13来源:
意思是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
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
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意思就是: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
蒌蒿:
也叫芦蒿、水艾、水蒿等,为菊科蒿属植物。
嫩茎叶、根状茎,多年生草本植物。
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这两句诗中虚指的是河豚,实景中没有此物。
苏轼“蒌蒿满地芦芽短”中的“芦芽”指的是芦苇的幼芽,可食用,这句话的意思是: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
此句出自北宋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其诗中所描述的即是早春江景。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