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20:01:08来源:
莫愁前路无知己出自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意思是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
原句为“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
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
别董大(其一)
作者:
高适年代:
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意思是说,不要担忧在以后的道路上没有遇到属于自己的知己的意思,其实也就表明了很多时候能不能够遇到自己是要看缘分的
是指什么关?
就是阳关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
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
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
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而得名。
《西关遗址考》谓古董滩是汉代以后阳关。
但据清《甘肃新通志》及《敦煌县志》认为红山口即阳关。
提起阳关,人们马上会想到一首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杰作,可谓千古绝句,经配曲吟唱,广为流传。
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
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
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
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
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
而今,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让后人凭吊。
在山南面,有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滩,这里沙丘纵横,有一道道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
当地人称为“古董滩”。
在古董滩沙丘之间的砾石平地上,散布着许多古代的钱币、兵器、装饰品、陶片等古遗物,分布广泛,随手可捡。
所以当地人有“进了古董滩,空手不回还”之说。
除此之外,这里还残存部分房屋、农田、渠道等遗址,当大风过后,这些遗址清晰可见,引人瞩目。
古董滩面积约上万平方米,面积大、散布文物丰富。
1972年酒泉地区文物普查工作队勘察古董滩四十道沙梁后,发现了大片版筑遗址。
经挖掘、测量,这里的房屋基础排列清晰整齐,附近有断续宽厚的城堡墙基,还出土了大批遗物。
从遗迹及文物分布来看,在古代这里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地方。
此挖掘发现与《新唐书·地理志》及敦煌遗书《沙洲图经》等史料记载的汉代阳关位置相符合,考古学家根据史料考证,认为现在的古董滩就是古代阳关的关城所在地。
至于阳关何时何因被掩埋,至今还无从考证。
阳关,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凄凉悲惋,寂寞荒凉。
今日的阳关,不再是王维笔下“西出阳关无故人”凄凉委婉的代名词,阳关一带已是西北最大的鲜食葡萄基地和敦煌罗布麻综合开发中心阳关罗布麻--敦煌罗布麻综合开发中心供图的野生罗布麻生产基地,阳关葡萄和敦煌罗布麻茶叶声名远播。
站在烽燧高耸的墩墩山上,举目远视,绿树葱葱,一派塞上绿洲的好景色。
高适送别董大时,写了两首七言绝句,其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二句广为流传,诗人对董大的前程充满了自信。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送别元二时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这个送别很伤感。
一个董大,一个元二,一个豪迈而自信,一个伤感而茫然,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跃然纸上,让人动容。